上首文谈 │ 关于青年律师团队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 上传时间:2024/12/13 14:45:57
作为成立团队不久的青年律师,一直想对团队化发展的思考做一个梳理和总结,我们初创团队目前还在探索学习的阶段,相比其他已经稳定成型的大团队肯定有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才想要在这个阶段与大家分享团队化发展的一点感悟。
一、团队化的背景。从独立执业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犹豫是否要搭建自己的团队,最终成立自己的团队是大环境所趋,更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卷。这几年律师行业的大趋势只有一个字“卷”。在常人眼中,律师是一个带着光环的职业,高楼林立的写字楼里,明亮开阔的办公室,西装革履的律政精英们聚集在一起,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影视作品里塑造的情景吸引着大量人员不断涌入这个行业,加之这两年考证的门槛一降再降,从律师名录的显著加厚就能看出这个行业的“卷”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白热化,在每次参加讲座和交流活动的时候,近些年的行业数据赤裸裸的出现在大屏幕上,用最直观的方式揭露着残酷的现实。
(二)案件复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新事物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案件不断出现,再加上法制化的进步,很多当事人自己懂法,很多公司企业有固定的法律服务人员,在案件发生之后已经有了很多往来拉扯,或者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种时候单个律师自己去面对当事人之时,难免有疏漏和盲区,一次失败的会面必然会导致当事人对律师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更重要的是丧失对律师的信任。律师行业的发展要求术业有专攻,一个律师的知识面不可能涵盖各种类型的案件,专业能力更不可能支撑所有业务,什么都懂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是很多律师的现状,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缺乏了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三)孤独感。我曾经是应急救援的指挥员,部队为什么做事情有凝聚力有执行力,可以攻坚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是因为背后有系统的指挥,有信任的战友。辞去公职后从事律师职业,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从一个案件的前端工作到案件结束的收尾,每个阶段的付出和努力全是自己在做,多少个夜晚在案头伏笔,办公室的孤灯只照亮我一个人。这种孤独感,并不是只有情绪上的感受,在办案的质量上也能体现出来,专业能力不能覆盖所有案件会导致办案过程不自信,瞻前顾后,担心疏漏,特别是青年律师在实战经验上的匮乏,更加重了这种孤独感。
二、团队化的优势。作为一个初创团队的负责人,我在团队成立到现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切实从团队化中得到了收益,团队化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英雄主义的情绪价值。很多独立执业的律师都是单打独斗,忙碌奔波在案件办理和学习进步当中,往往用个人英雄主义在激励自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知名的大律师,走向人生巅峰。而团队化赋予每一个成员的是集体英雄主义,从团队创建之初,我就一直给核心成员明确,这个团队不是我的,不是你的,而是我们的,个人想要成为大律师的基础是,团队持续深耕,成为优质的品牌,给每一个人提供进步的平台,将个人的梦想纳入团队的梦想。正是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的情绪价值,伴随着我们团队辛勤奋斗在每个案件的奔波中,在寒冬中抱团取暖,给彼此以信任和力量,用团队发展的希望和憧憬激励着每个成员共同前行。
(二)专业能力的互补。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些通俗易懂的话更体现在律师团队化专业互补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工作经历,不一样的专业领域,导致了长处和短板都很明显,而团队就好像一个拼图,将各自的长短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比如我擅长对外事务,接待、会面、谈判、交流等等,多年在部队的经历使我更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那么每个案件、项目的前端工作我就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我擅长的事情,并且在团队的管理运营以及人员的内部协调上,我也可以发挥自己十几年指挥专长的能力。而其他的律师,是擅长案件检索,还是擅长技术攻坚,是心细一些擅长文案工作,还是实战经验多一些擅长出谋划策,各不一样,但是将这些能力结合在一起就极大的弥补了各自的短板,相互赋能,推动团队向更高专业能力和更强办案能力去提升和进步。特别对于我们团队在环境资源业务板块,会涉及刑、民、行政,确实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成员来填补单个律师理论和实践的空缺。
(三)效率的极大提升。律师提供的是服务,服务就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从前端的获客,案件的初步咨询,材料的初步梳理,到谈案、报价、接案,再到案件的具体办理、跟进等等,贯穿全程的都是服务,团队内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将每个成员擅长的服务内容分割开来,最大化提升效率,相较于单个律师,每个阶段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时间都会更优质。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每个律师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大家的时间,让大家有时间去经营自己的生活,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参加更多的活动,探索新的获客渠道。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律师所有事情一把抓、自己干,不仅要连轴工作还要学习提升知识量,却没有时间好好生活,更不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久而久之陷入了疲于应付的循环。 (四)社会资源的整合。律师都知道一句话“案源为王”,作为青年律师,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短短几年,案源是每个青年律师最大的焦虑和痛点。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做网红律师,通过流量平台去转化案源,并且如果不是现在最顶流的大律师,这种盲目的粗放式的投流转化,必然会导致案件质量的下降,批量化的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案件,这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团队化让大家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举个最简单最基础的例子,我的微信好友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而我们整个团队微信好友可以达到五千人以上,并且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这是从数量上实实在在的极大提升了团队的社会资源。你的客户、他的客户,现在成为了我们的客户,并且我们的客户还有他们的客户,如同神经网络一般向外延伸,作为青年律师,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资源,增加流量,才能有更大的市场和空间。 三、团队化的构建。从一个律师构建成为一个律师团队,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磨合,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交流:
(一)利益的取舍。很多独立律师也想团队化,而一直迈不出这一步很大的原因在于利益,一想到要给别人分钱就心痛,舍不得。凝聚团队,最强大的纽带就是物质的利益,真的想要团队化的人必定要有取舍,要坦荡大方的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从几千块到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拿出去分,需要勇气,更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利益。在团队人员的构成上,核心成员必须要有这样的胸怀和眼界,必须要对利益的取舍达成一致,愿意以团队的发展作为最优先,将团队蛋糕做大,个人的利益自然水涨船高。
(二)成员的差异化。既然团队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成员就需要差异化,以我们团队为例,我们的专业方向是环境资源类业务以及文化旅游法律服务。因为环资案件的特殊性是“三合一”集中审理,涉及环资的民事案件就包括环境污染责任纠纷、自然资源保护的物权纠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同纠纷等,刑事案件如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政案件如公益诉讼、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等,对团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是极大的挑战。而文化旅游法律服务板块,只会依葫芦画瓢,按法条办案根本无法应对文旅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以及运营模式。所以,我们团队有我这样从森林消防辞职出来的律师,一直都和绿水青山打交道;有自己家族就持有两家矿产的律师,对矿业极其了解;有从环保局辞去公职的律师,对行政执法、环资合规、环评业务就有多年办案经验;有从世界五百强辞职,创业自己开设文旅公司,深耕文旅行业近十年后转战律师行业,对文旅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过深入研究;有从独立执业后就一直专注于刑事案件的律师,特别是办理过多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案件;还有两所大学的环资类法学、工学教授,经常作为专家顾问参与重大疑难案件。因为团队成员的差异化,补足了各类案件的需求,有足够的经验和底气攻坚克难。由于各自身份背景的不同,结合在一起能够促进大家思维、理念的碰撞,使团队的成长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相互的认同感。既然要在一起干事创业,就必须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不仅仅是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还要对整个团队认同。松散合作的单个律师之间,在合办案件中往往都有矛盾,比如有的律师作为案源人,参与办案较少,大部分都是另一位律师在具体负责,因为一些事情出了纰漏,久而久之对彼此的认同感就减弱了。而团队的成员之间,因为各自分工不同,工作量不是衡量付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要衡量对团队创造的价值,不断对成员之间的价值和亮点进行挖掘,持续给予认同,营造相互认同的氛围,并且因为各自努力使团队越来越好,转而对团队予以高度的认同,从单一的物质利益纽带,建立情感上的纽带。
(四)平台的支撑。专业化的团队需要好的平台支撑,律所就是最重要的平台。在律所内孵化一个团队,如果得不到资源的倾斜和帮助,只靠团队自己想办法去拼去闯,必然是困难重重。并且,初创团队非常受律所环境的影响,在一个有着良性竞争、氛围和谐、相互帮助的律所中,比如我们律所,大家对于初创团队是鼓励、支持以及包容,当团队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其他团队或者是其他独立律师也会与之合作,进行资源的互换互利,从而反哺平台,合作共赢。
以上是我在团队化发展中的一些思考,作为初创团队,虽然前路有万重山,但是第一阶已然坚定跨越,“专业、务实、执行力”是我们环资、文旅团队的初心,从团队成立到现在,我与很多律所的团队负责人都有过深入的交流,大家都给与了我们支持和肯定,在此也感谢每一个帮助我们的人,仅以此文作为一个引子,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胡一夫律师